首页 >> 媒体环生 >> 正文
广西日报:八桂大地厦大情 百年悠悠携手行 ——记72886必赢欢迎光临与广西的校地情缘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9日 点击数:

3月25日,广西日报刊发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与广西近百年来的校地情缘专题报道,其中以一定篇幅报道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毕业生为广西发展做出贡献的事迹。


广西革命斗争中的厦大人

       厦大自诞生之日就带着红色基因。革命时期,来自广西的厦大学子邓拔奇和雷经天在危急关头肩负党中央重托,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邓拔奇,广西怀集县(今属广东)人。1922年秋,考入厦大攻读法律。在厦大学习期间,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大革命失败后,广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邓拔奇毅然接受中共广东省委派,到梧州组建中共广西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恢复广西各地的党组织。10月,他继任中共广西地委书记,成为广西早期中共党组织的领导者。他先后奔走于梧州、贵县、桂林、柳州、玉林等地,积极领导革命,开展武装斗争,使革命的火种在广西又燃烧起来。1930年3月,邓拔奇再次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组织领导全省革命斗争,广西党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

       雷经天,广西南宁人。1923年考入厦大理科,是厦大早期学生运动先锋。参加革命后,他先后投身于“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1928年1月,雷经天先后两次回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重建广西党组织。192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西省委,不久改组为特委,雷经天被选为广西特委书记,领导广西全省斗争,推动广西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9月,广西第一次党代会后,雷经天任中共右江特委书记。12月,雷经天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并在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右江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他宣布红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诞生。

      邓拔奇和雷经天作为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他们的传奇革命事迹早已被载入史册,成为广西的骄傲,成为厦大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陈嘉庚的广西往事

      厦大创办人陈嘉庚,抗日战争期间他与广西的一段往事,至今仍为广西人民所敬佩和感念。

      1940年春,正值举国上下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时候,陈嘉庚不顾67岁高龄,率领南洋华侨慰问团漂洋过海,回到国内。8月21日,他来到广西。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陈嘉庚就响应广西省政府为前方将士购置雨衣胶鞋运动的号召,发动南洋侨胞为前方抗战部队募捐得寒衣50万件和雨衣、胶鞋各数十万套,极大解决了当时担负津浦路和徐州一带守备任务、狙击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的第五战区部队战士赤脚淋雨作战之苦。

      1937年,广西中山纪念学校设立出征将士子女教育基金,聘请陈嘉庚等组成基金管理委员会。后来他为该校教育基金募得约40万元。1941年秋,当得知桂林儿童教养院经费困难时,陈嘉庚立即捐款6万元给院里作生产事业费,教养院得以继续开办直至抗战胜利。1941年,陈嘉庚还在广西投资兴办企业,出资850万元在柳州建立集资银行,专为投资广西的工业建设。

      陈嘉庚在桂林8天中,全然不顾日本敌机空袭警报和当地酷热,进行考察、慰问、宣传,充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大爱执著书写广西红树林传奇

      1991年,一个厦大人,怀着对红树林研究的眷恋和执著,从厦大博士毕业后,开始了他在广西近30年的红树林研究,书写了一段红树林传奇,他就是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如今,他是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红树林研究的国际专家、中国首席科学家,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

      范航清在广西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带领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逐渐向人们揭开红树林的神秘面纱,为研究、保护和开发红树林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我国沿海生态安全和世界环保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他还力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红树林示范区,在全球首创基于地下管道的红树林原位生态保育系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专注红树林研究的同时,范航清还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作为广西大学特聘教授,他先后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为广西海洋科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辈子专心做好一件事,就没有白过。回忆起自己29年的坚守,范航清说,厦大不仅仅教会他知识,更教会他做人。

选调生,新时代的广西厦大人

      家国情怀是厦大人最重要的精神底色。新时代,有一批厦大学子,他们选择成为广西选调生,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展现厦大人的作为。

      他们中的一位是厦大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生,2007年毕业后选调至广西,扎根基层12年,先后主持参加自治区科技厅、北海市科技局的多项课题,出版了《广西海域赤潮研究》《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专著,为北海市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来自厦大2015届的一位经济学博士毕业生如是说。他是广西定向厦大第一批选调生,到广西工作不久,就主动申请到国家级贫困县的瑶族村任“第一书记”。他先后为村里争取资金1500万多元,解决了180户贫困户的通路饮水和住房问题,并获“广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还有厦大2018届生态学博士毕业生,作为广西急需专业人才,投身广西向海经济建设;厦大2017届化学毕业生夫妇,两个外乡人一起携手扎根广西基层,把他乡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这样的名单还很长,这样的故事还很多。自2015年广西首开定向厦大选调生招录先例以来,历年招录人数位列各省(区、市)前茅。如今,广西已有近百名厦大选调生,他们把厦大校训精神践行于广西。他们把家安在了广西,把心留在了广西,培养出了对这片土地、这里人民的感情,找到了家国情怀和人生价值的着陆点,在实践中练就真本领、做实干家。

续写家国情怀新篇章

      新时代厦大的家国情怀在加强与广西的合作交流中有了新的传承和发展。

      厦大成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助力。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一批广西高校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到72886必赢欢迎光临挂职。挂职期间,他们深入学校和学院工作一线,倾情投入管理和育人工作,感受厦大独特的校园氛围和精神文化。他们是校地合作的新纽带,极大地促进了广西高校与厦大的走访交流与合作。

      广西成为厦大青春学子社会实践的大舞台。每年厦大都组织学生实践团队,到广西开展小学教育、红色革命、基层就业等方面调研,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引导扎根基层,到西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厦大也是广西人才培养的摇篮。早在1921-1924年间,厦大建校之初,就有13名广西籍学子到厦大就读本科或预科。近年厦大每年招收广西籍学生2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建校至今已有超过4000名广西学子在厦大接受学习教育,成就了各自的理想和抱负。厦大每年还通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为广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博士。

      近年来,厦大与广西的合作不断深化。2016年5月,自治区主要领导与厦大党委书记张彦一行在南宁会见并座谈交流,双方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启校地合作的新篇章,推动校地合作迈向新高度。双方还在分别推动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贡献。

      回首过去,跨越山海,厦大与广西的校地情谊源远流长,书写了一段段佳话。展望未来,厦大将坚持“顶天立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广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校地合作,一同书写新时代“山海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