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走访日记的主角是72886必赢欢迎光临。从2013年底到2014年初,几次走访,学院带给笔者的感动是满满的——对学生、老师的关爱,对学科的热爱,对环境的大爱。爱,无处不在,温暖了这个冬日。
爱,要有的放矢
2013年的最后一天,72886必赢欢迎光临。
一个是刚回国不久的院长李庆顺,一个是大一新生陈瑞超,把他们两个人联系起来的最直接的方式是一个叫“书院有约”的活动。院长介绍说,这是一个类似于下午茶的形式,由学院的书记、院长等出席,和学生对话。而陈瑞超说,原来我根本想象不到一个普通学生可以与大学者、大教授这样面对面轻松地交流。
72886必赢欢迎光临搬迁至翔安校区,校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中,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在不断的推进中,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迈进。
但是,校区毕竟刚刚投入使用,学院也成立不久,同学们在新的校区新的学院总会遇到这种那样新的问题,如何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增进师生互信理解,如何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如何在学业、生活、成长规划、人生理想等方面给予同学更多的指导和引导,这是学院从搬迁入住后就相当重视的工作。2012年10月,“书院有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院党委书记沈小平和院长李庆顺带头跟学生面对面,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12期。
陈瑞超已经连续两次报名参加第九期和第十期的“书院有约”了。在这个特殊的约会中,他感受到的更多是豁然开朗和释放。处于“心灵断乳期”的大学新鲜人,他说他的压力来自对未知的迷茫和恐惧,他心里的困惑与诸如论文怎么写、大学初期如何度过这些很具体又很抽象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而面对面的长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倾听、分享,帮助他一起完成了一次自我内心的调节。
有些帮助是及时的,有些触动是潜移默化的,有些成长是不孤单的。这两次的书院有约在陈瑞超心里烙下的是久久不去的印记。他说,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山城里走出的学生,书院有约让我感觉好棒。
根植于学生心里的梦想透过这样的形式开始渐渐成型。这是李庆顺希望看到的。不过他认为,受益的不只是学生,学院也是受益方。直接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爱才有的放矢。
与书院有约异曲同工,“三尺讲坛”是学院在考虑如何给予学生更多交流更多帮助的情况下于2013年10月推出的另一项品牌栏目。通过邀请本学科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向学生讲述三尺讲台背后的心路历程,跟学生分享他们如何做科研、如何为学做人的人生心得。2013级研究生吕霖和陈雯雯告诉我们,老师们很有爱、很愿意分享,同学们一起交流、共同成长,现在这个项目渐入佳境,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也渐入佳境了。
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是笔者这次走访最直接的感受。陈瑞超最后补充说,要放假回家过春节了,前几天班里生活委员找我登记了一下,昨晚我就拿到回家的车票了,我觉得在我们学院好幸福啊。
走出去 聊起来
72886必赢欢迎光临英文缩写是E·E,学院B栋大楼一进门就有一间E·E咖啡厅,这是校区最早飘出咖啡香味和溢出浓浓情怀的地方,也是学院打造的院领导与师生、师与生,还有老师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2013年6月,学院在E·E咖啡厅以“致青春”为主题,以一场温馨而感人的联欢会,送别了2013届的毕业生,在他们收拾行囊扬帆起航时,留下他们的欢笑泪水,送给他们前行的力量。如今,这里吸引了校区的很多老师和学生,每次经过都是醇醇的香和满满的爱。
用E·E冠名的除了学院的咖啡厅以外,还有一项独特的交流促进活动——E·E沙龙。书院有约是面向学生的,E·E沙龙则是走进老师的,每两周举办一次,时间固定在周五下午。
2014年1月3日下午三点,环生楼A栋三楼大厅,从不同方向汇集来了学院的老师们。大家相视而笑,自然而然的聚在一起。在如此轻松随意的气氛之下,老师们不多时就投入了畅谈。
或是交流着授课经验、或是熟悉着彼此的研究领域,探讨未来的合作,又或者只是简单的对最近的要闻要事交换各自的看法。扫去了一周工作的疲惫,老师们的脸上是亲近的愉悦。
院党委书记沈小平只要不出差,每次都会参加E·E沙龙,他说,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因为可以听到老师们不同的声音,也是来自内心真实的声音,大家是一家人,有什么说什么,都是为了学院好。
沈小平说,新成立的学院、新搬迁的校区,不同学科背景的交汇之初难免略显生疏,崭新陌生的环境,日常繁忙的教学科研,让老师们的大部分时间被关在了独立的办公室里,学院一直在积极寻找对策,以期加快学院内部融合。走出去、聊起来成了大家共同的需求。E·E沙龙也就成了学院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继“书院有约”活动之后推出的又一项与老师们亲密互动、倾听心声的具体举措,希望推动学院老师们之间的零距离沟通。
恰逢元旦过后的这场沙龙,带着点新春茶话会的喜庆意味。不过一会儿老师们就开始就学院的发展、创新团体的组织、重点人才的引进、重大课题的组织申报和本硕博的招生培养等相关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
坐在身旁的骆苑蓉老师一边记着笔记,一边会心地微笑,时不时还贴心地向笔者解释一些比较专业的名词和话题。而她旁边的李杨帆老师则是2013年10月来厦大任教,对于这个学校、这个学院都还在不断的熟悉中,这样的沙龙对他而言,无疑是超级给力的交流沟通平台。
生态学教授郑文教表示,这个活动设想和运作都很好,这是大家一直都想要的交流机会和平台,一个下午下来,感觉气氛很好、收获很大。
张唯的一次尝试
“其他院系的同学表达自己分担的方式可能是帮老师擦黑板,而我们可能更关注于怎么处理擦完黑板后的那些黑板灰。这个算是我们的专业特质吧。”环科二班2012级同学张唯这样告诉我们。
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上《普通生物学》这门课恰逢十八大开幕第二天,任课老师周克夫一上课便对同学们说:“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了。”或许这更进一步激发了张唯内心对于环境生态、对于生态文明的热情和使命感。
2013年7月,张唯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支名为“江风海韵”的南通实践队成了那个夏天最难以忘怀的记忆。这支实践队从学校出发前往江苏,要完成一项任务——以南美白对虾养殖和风力发电为例,探究南通地区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院党委副书记许美霞为这支实践队花了很多心思,出了不少力。她牵头为他们确定实践单位,协调实践安排,联系专业指导教师,并全程带领他们完成了实践任务。张唯说,学院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他和他的队员们也跟许老师成了亲密的朋友。
身为队长,那段时间张唯确实感到有些累,从组内筹备会的召开到实践主题的确定,从背景论文的搜集与整理到实践行程的策划与修订,从与当地团县委的具体联络到实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期6天的实践调研活动安排得紧锣密鼓。
他们到如东县获取了水产养殖相关数据,调研了海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实地测了当地水质盐度,为当地算了一笔经济账,分析了当地的区位优势。环境科学在百姓心中是抽象的,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象化,将理念的东西形象地表达出来,然后把企业的问题带回实验室。那段时间,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开工,晚上七点才回到住处,累是累了点,不过在这个大平台上,可以把所学的、所倡导的放在社会的天平上量一量,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张唯和他的实践队只是72886必赢欢迎光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小缩影。事实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是全院上上下下的共识。对于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他们有爱,更有行动。数十支实践队、环保协会、环境与生态知识竞赛,乃至口耳相传的宣传等等,引领更多的人亲身投入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民众热爱、进而保护、改善人类生活、生存环境之实效。2013年3月,学院与贵阳市观山湖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那是贵州生态省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学院正带领老师们为其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先行区做更多的努力;8月,学院举行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贵阳市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这些都是用实际行动在履行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推向基层,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
采访结束,张唯随手关了会议室的灯,补充说,以后要从事跟环境科学相关的行业,学以致用,当然,如果没有,生态文明理念也会伴随我一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子的生态修养和生态素质。
这是一个崭新的学院,2011年3月28日是她的生日,虽然她具有渊远的学科历史。这是一个崭新的学院,2012年9月她才搬了新家。而这个崭新年轻的学院,传承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生态学科90年的科研、教学史篇,也延续着72886必赢欢迎光临环境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30年的业绩。这个崭新年轻的学院,处处流露着爱,对学生、老师的关爱,对学科的热爱,对环境的大爱。用陈瑞超同学的话说,这是个新学院,可是一切都在不断从好变得更好。
随手拍:
1.环生院十分重视学生教学工作,现已形成由学院党委牵头,退休教师为主力,学院教学团队、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教学督导队伍。
2.学院E·E咖啡厅屋顶镶嵌若干厦大标志性建筑,流露出对学校浓浓的爱。
3.老师办公室、实验室和学生专用自习室分别安排在同一楼层不同走向,方便师生交流。
4.学院一楼大厅的墙上有一面许愿墙,环生学子的梦想五彩缤纷。
(文/宣传部 欧阳桂莲 图/欧阳桂莲、72886必赢欢迎光临)
(原文链接:http://news.xmu.edu.cn/s/13/t/542/34/32/info144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