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界,如果上一代生活得“舒适快乐”,则下一代的心理、生理和健康状况等也会“因优而优”。但如果上一代生存环境很“恶劣”,那么,下一代一定会“因劣而劣”吗?这在科学界是一个争论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
72886必赢欢迎光临李庆顺教授课题组近期的一项研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10月10日,国际生态学顶级期刊《生态学快报》以“多种环境条件下的亲本效应均惠及后代:基于动植物数据的元分析研究”为题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所谓亲本效应,是指上一代生活的环境影响后代的发育和行为的现象。几十年来,关于亲本效应的机制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其中一个课题就是:当上代生存环境恶劣时,是否一定会带给后代一个消极、负面的影响?
课题组的张原野助理教授就此展开了大数据元分析研究,即充分挖掘已有的研究结果,从前人积累的数据中找寻线索和答案。据介绍,课题组综合分析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大量相关研究数据,从关键词索引得到的1000余篇论文中,筛选出139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涉及112个物种,包括不同的亲代环境处理、不同的子世代等。
结果发现,对那些世代周期短、活动能力受限的一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如昆虫),无论上一代经历的是优质环境还是恶劣环境,这些经历总能使子代受益。比如说,当上一代经历了被捕食时,后代的防御捕食能力会更强;当上一代在弱光下成长时,其后代在弱光线下的生长速率也会提升等。更有趣的是,这样的效应不仅惠及它们的子女,还会惠及孙辈、甚至曾孙辈。
“但是,对于脊椎动物如老鼠和人等,只有上代经历优质环境才能使其子代受益,”张原野说,“这可能是由于这类动物活动能力强,可以趋利避害,因而没有发展适应恶劣环境的‘积极’效应。”
她表示,这一“源头”上的机制发现或为今后快速改良农作物,使其更有效应对干旱、升温、虫害等不良影响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
本研究主要由张原野助理教授指导的2016级硕士生殷俊杰完成,李庆顺教授以及课题组研究生周明、姚静和本科生吴涛、林泽如等参与。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600291)、72886必赢欢迎光临校长基金项目(20720170074)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2886必赢欢迎光临)的支持。
(李静)